Skip to content

ISO 50001 能源管理体系

ISO 50001:经认证的能源管理体系

关注企业能源效率具有多重重要意义。从全球视角来看,这有助于实现迫切需要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而符合DIN EN ISO 50001标准的认证能源管理体系,更能为企业盈利能力带来显著优势。

 

ISO 50001认证体系可助力企业持续优化能源绩效,具体包括提升能源效率、改进能源利用方式及降低能源消耗。

该体系同时助力企业增强竞争力、削减能源成本,并提升公众形象。

目标群体

符合ISO 50001标准的能源管理体系,为国内外各类规模的企业提供了展示专业能力和绩效表现的理想基础。该标准的核心优势在于可跨行业实施——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服务提供商均适用。

ISO 50001:优势速览

  •  系统性优化能源绩效:精准识别并挖掘节能潜力,实现能源效率持续提升
  • 强化全员参与意识:推动员工与供应商共同践行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
  • 显著降低成本:通过削减能源消耗直接降低运营支出
  • 助力资源保护与气候目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支持全球碳中和进程
  • 提升市场竞争力:以能效优势赢得客户认可与市场份额

基于PDCA循环的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框架

ISO 50001标准以“计划-执行-检查-改进”(Plan-Do-Check-Act, PDCA)循环为核心构建,该模型分为四个阶段并形成持续优化闭环,旨在避免体系僵化,确保企业动态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持续挖掘节能潜力。

 

计划阶段:首先开展能源评估:确定初始能源状况,制定能源绩效指标(EnPIs),并制定能源目标、政策及行动计划。

计划(Plan)
首先开展能源评审:明确初始能源使用状况,定义能源绩效指标(EnPIs),制定能源目标、方针及行动计划。

执行(Do)
此阶段涉及能源管理体系(EnMS)的导入与初步实施。除构建组织架构外,还包括建立沟通与文件管理流程、开展员工培训,确保其具备技术操作能力与节能意识双重素养。

检查(Check)
检查阶段聚焦于能源绩效的监测、测量与分析,并以管理评审收尾。基于评审结果推进改进工作:完善、调整或固化相关措施。

改进(Act)
在改进阶段最终确定持续优化能源绩效与EnMS的新举措。同时可能需修正能源目标、能源绩效指标、基准值或能源方针等关键要素。

认可变更

德国国家认可委员会(DAkkS)自2023年8月2日起,将TÜV NORD CERT GmbH(TN CERT)的认证资质转换至国际认可标准DIN ISO 50003:2022。

此次转换将涉及计算规则、审核流程及文件管理要求的调整,但您的主证书及分证书有效性不受影响,证书内容保持不变。

对现有客户而言,新计算规则仅在下次再认证时生效;但审核执行要求与文件管理规范的变更将立即适用,即在当前认证周期的下一次审核中强制实施。

对新客户而言,修订后的计算规则及审核/文件管理要求均自申请之日起即时生效。

我们为您总结了以下主要变更内容:

变更计算规则

计算相关参数的权重分配优化(计算环节)

能源类型判定引入采用帕累托方分析法确定能源类型(客户问卷)

考虑外部用电消耗点及无人值守地点场所纳入考量(客户问卷)

 

审核规划与文件记录

对主要原始数据来源(如能源账单)进行抽样审核(如能源账单)

确定审核主要原始数据来源所需时间审核时长评估(纳入审核计划)

按能源类型和地点呈现能耗情况与场所分类的消耗量呈现(审核报告要求)

 

审核时长

现场审核时间不得少于计算总时长的80%(此前为70%)。

准备及后续工作所耗时间不得超过计算总时长的20%。

 

提升能源相关绩效改进

  • 能源绩效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须在监督审核中予以验证。
  • 再认证审核时,需基于能源绩效指标(EnPIs)量化证明能源绩效的实质性提升。

 

多场所认证
若多个场所地理位置相近,且满足以下条件,可视为单一场所进行认证:

  • 能源管理体系(EnMS)覆盖的有效人员数量、能源类型、能源消耗量及重要能源使用(SEU)数量均按整体汇总统计。

ISO 50001认证审核流程

1

步骤1

问询、报价准备与说明

2

步骤2

委托与个性化日程安排

3

步骤3

审核:了解组织情况并确定认证准备度

4

步骤4

识别改进潜力

5

步骤5

快速双重检查与证书生成

6

步骤6

发放TÜV认证证书

7

步骤7

管理体系与竞争力的持续优化

管理体系与竞争力的持续优化

整合管理体系(IMS)将企业的质量、环境、能源、职业健康与安全等各类管理体系整合至统一框架中,推动标准化作业模式,提升效率与透明度,并带来多重优势:

  • 效率提升:流程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工作,资源利用更具针对性。
  • 成本降低:精简冗余流程,实现财务收益。
  • 权责明晰:清晰的责任分工为员工提供明确指引。
  • 审核协同:相似要求可合并审核,优化资源投入。
  • 员工积极性增强:透明化管理与明确目标提升认同感与参与度。
  • 客户与合作伙伴信赖:认证证书彰显专业性与可靠性。
  • 灵活性与适应性:快速响应新要求,保持体系动态优化。
  • 决策支持强化:集中化数据采集为战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IMS通过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强透明度与协作能力,助力企业更高效地履行法律义务。其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周密规划与执行,并以高层结构(HLS)为核心框架,实现不同标准的无缝整合。

常见问题解答

ISO 50001常见问题解答

ISO 50001是国际通用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规定了组织或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其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帮助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原则上,该标准认证并非强制,企业可自愿引入能源管理体系。

德国国家认可机构(DAkkS)针对标准转换的升级审核工作量作出如下规定:

  • 再认证审核:在原审核时长基础上增加 10%,且现场审核时间 不少于2小时;
  • 监督审核:在原审核时长基础上增加 20%,且现场审核时间 不少于4小时。

与ISO 9001和ISO 14001标准修订类似,ISO 50001也引入了高层结构(High Level Structure)。这一修订确保了标准章节的命名与编号统一化,同时规范了术语定义。

组织必须确定与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对组织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今后,组织必须确定并界定与其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利益相关方及其要求和期望。

 

组织需针对能源管理体系,评估现有及潜在的风险与机遇,并据此规划相应措施。

 

DIN EN ISO 50001比以往更加强调管理层在建立和运行能源管理体系中的责任。

 

在能源绩效的监测、测量与分析方面,标准对方法论的要求显著提升。

根据《能源服务法》(EDL-G)第8条及后续条款规定,所有不符合欧盟委员会第2003/361/EC号建议书定义的中小企业(SMEs),均须至少每四年依据DIN EN 16247-1标准实施一次能源审核。若企业已实施符合ISO 50001标准的认证能源管理体系,则可豁免此项义务。

 

受影响的“非中小企业”包括以下企业:

- 员工人数≥250人的企业;或

- 年营业额>5000万欧元的企业;或

- 年资产负债表总额>4300万欧元的企业。

 

需注意:在判定企业是否属于中小企业范畴时,关联企业需纳入统一计算。欧盟委员会指南提供了中小企业定义的详细说明。

关于如何基于能源审计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以及如何识别和评估节能潜力。

可参考德国联邦环境署发布的《能源管理体系实践指南》。

如有任何问题或意见,请联系我们!

Danny Xie|谢尧
Tel:13311781781
SEND E-MAIL: dxie@tuv-nord.com